標籤: 人際關係
載熙國小 引導+生活化小故事,讓孩子成為溝通達人!
載熙國小 引導+生活化小故事,讓孩子成為溝通達人!
「找一找老師講過的那些故事在哪幾頁呢?」載熙國小這學期搭配綜合課程第四單元進行「愛,要這樣說」-蒲公英說好話校園活動。教師設計很多符合班上常出現的衝突狀況,讓孩子透過討論與書寫,思考如何和同學用溝通解決衝突的方式,藉此內化到生活中去實踐。
老師在先前上課時就會不時穿插蒲公英的小故事,所以將月刊發下去時,便引起孩子閱讀動機,增添孩子閱讀的趣味!孩子也分享,最喜歡的故事是「陪伴你心」,讓他想起,當月考考不好時,爸爸會給他鼓勵,告訴他成績不是最重要,最重要是你懂不懂課本內容;他傷心時媽媽會給他安慰,給他信心不再害怕,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他都要好好珍惜和家人相處的每一分每一秒。
立人國中 溝通,不再有距離!
立人國中 溝通,不再有距離!
台中市北區立人國中透過情境演練讓孩子掌握「我訊息」技巧,訓練孩子表達能力!孩子們也分享,以前和家人發生衝突時都會用吼的表達,現在會控制音量,試著好好溝通,表達感受。其實,孩子們都需要學習正確的溝通方式,只是缺少機會練習,經過老師課堂上的引導,變得比較敢表達,漸漸能用「我訊息」的方式訴說感覺和想法;學生也將學習單帶回家與父母分享討論,拉近彼此距離,達到溝通一致性!
東門國小 運用我訊息,傾聽孩子的聲音!
東門國小 運用我訊息,傾聽孩子的聲音!
東門國小透過學習單讓孩子紀錄衝突事件,再讓孩子們藉由口語表達、討論、分享,讓孩子了解到事件也許已經過去,但心理或許還有傷口沒有處理,使孩子藉由訴說事件、想法、感覺,舒緩累積的情緒。蔡老師在分享中寫道:「身為老師深深的感受到孩子的單純與善良,有時只是需要一個說話的對象,讓對方認同自己進而學習了解自己;平時如果沒有得到這樣說話的機會,很容易將累積的情緒在反射回不相干的人事物上,造成其他的問題事件,多多聆聽孩子的聲音好處很多,是我在這個活動得到最棒的收穫。」謝謝蔡老師的回饋,蒲公英也會持續努力!我們明白情緒教育刻不容緩,於謝謝老師與我們一起努力,避免情緒相關悲劇再度發生,讓生命教育成為孩子人生的防護罩!
金門述美國小 運用我訊息,建立孩子同理心!
金門述美國小 運用我訊息,建立孩子同理心!
謝老師於課堂上介紹何為「你訊息」及「我訊息」,也讓孩子透過影片回憶自己是否曾經因為手機或電腦的因素被家人責罵;在新媒體時代,孩子們對於電腦、手機等3C用品的沉迷讓家人 關係緊張,這次透過「愛,要這樣說」影片,孩子們終於明白原來爸爸媽媽的心理是怎麼想的,原來爸爸媽媽責備孩子的背後是擔心,於是孩子學習同理了父母的感覺,並開始思考如何適當地使用電腦、手機,學習自我控管上網時間,減少親子間的衝突。
大甲國中 解決心情,才能解決事情!
大甲國中 解決心情,才能解決事情!
「我希望我們還是朋友!」「雖然我因為忙碌而無法好好陪你,但我也希望可以好好跟你說話」「對你兇是我的錯,抱歉啦!」「謝謝爸爸媽媽容忍我們在考試其間的情緒,爸爸媽媽我愛你!」
臺中大甲國中和蒲公英希望基金會合作「愛,要這樣說」活動,讓學生嘗試用「我訊息」的方式,向發生衝突的對方說出內心話;並練習釐清自己的想法和感覺,覺察自我。青春期的孩子在面對家人、同儕間的衝突時難免情緒衝動,尤其國三又碰上會考、升學考以及未來出路的抉擇,很需要家人的體諒和自我了解,當孩子們學會釐清想法和感覺,愈能專注面對衝突的原因,為自己負責,方能減少關係中產生的誤會。
大甲國中李組長表示,希望透過這次閱讀&生命教育活動,對孩子的溝通能力有所幫助,並找到適當的方式和重視的人用「愛」的語言溝通,成為學生面對未來時的溝通利器,不但能夠了解自己,也更愛他人!活動中學生陳述自己和同儕家人間的衝突,勇敢說出想對父母、朋友說的內心話,有的是道歉、有的是目前的心情…
謝謝大甲國中在晨讀時光閱讀《蒲公英希望月刊》,讓蒲公英有機會提升學生的閱讀力&表達力,邀請您和我們一起將愛的能量傳遞校園!
一起來觀賞影片,看看這些勇敢的孩子說了什麼吧!
長春國小 投遞一封愛的信件
投遞一封愛的信件
長春國小為了慶祝母親節,舉辦母親節慶祝大會暨園遊會,蒲公英也參與其中,邀請全校師生,透過投遞一封愛的信件,向母親獻上最真摯的感謝。除此之外,也提倡「情緒教育」,在攤位上放了情緒字卡,先讓孩子學習表達自已的情緒,再請孩子挑選,並表演出來。
其中有位孩子來到我們的攤位,屬名卡片的收件人是奶奶,他告訴我們自己從小沒有母親,是由奶奶帶大,雖然卡片只短短的寫上:「謝謝妳的養育之恩」。但我們相信,他心中滿滿的愛已經透過文字的溫度傳達出去,讓人不禁想摸摸他的頭,對他說:「你好貼心!奶奶收到一定會很開心的!」
現場除了孩子,也有家長和老師前來投遞信封,其實,手寫的溫暖是無可取代的,雖然平日工作繁忙,偶爾也別忘了寫封愛的信件給身邊親愛的人喔!
田頭國小 幫助孩子釐清想法,跳脫負面情緒!
釐清想法,跳脫負面情緒!
彰化縣竹塘鄉田頭國小張老師在綜合活動課中讓學生抽出情緒字卡,再請學生說說看「事件+感受+想法」的句型,讓學生透過「愛,要這樣說」課程,釐清想法和感受,老師發現,藉由「事件+感受+想法+希望+行動」的語句練習,能讓一件事的表達更加完整,也更加了解自己到底是為什麼不開心,以免掉入情緒的泥淖中,而需要溝通的雙方卻還沒有將問題解決。
雖然國小的孩子還不能清楚的釐清想法和感受,但相信這是孩子學習好好溝通得第一步!
蒲公英董事長專訪–談情緒教育重要性與人際溝通
蒲公英董事長專訪--談情緒教育重要性與人際溝通
蒲公英希望基金會董事長 李加寶女士口述
蒲公英說好話小組 整理
我是我的情緒負責人
人類的腦在擁有理智之前就先發展情緒的腦,情緒是一種直覺的,舒不舒服的自然反應,人類是複雜的動物,情緒的表達細膩豐富,接收連結著一個人內在感受、渴望、自我價值,同樣的一句話,每個人牽動的情緒反應不同,但都是人真實的反應,沒有好壞與道德對錯,任何情緒應該被接納和了解,尊重。
每個人的情緒都受「過去」的經驗與記憶所引發,這些過去和現在的表現就成為我們不同的人格,並養成既定的行為模式,但錯誤的溝通模式,在關係中會不斷造成更多的傷害。一個習慣用「指責」的方式溝通的人,總是怪罪「都是別人的錯」、「是別人不好」,情緒總是在沈溺負面之中,將人生的成敗交在他人手中。情緒是個人擁有,自己負責,不可能要別人對我的情緒負責任。
情緒不該被壓抑
當孩子感受不好有負面情緒時,這其實就是個機會,可以學習認識自己情緒後面的想法和需求,讓這個時刻成為自己生命有意義的、有利的經驗。情緒教育就是在自己的情緒中讓「理智」的能力加進來,增加不同的角度和觀點,學著去瞭解自己和「同理」他人情緒,幫助孩子更能理解人際與環境。
有個研究說,西方的小孩通常能說出自己的感受,而東方的小孩卻常常分不清楚他人的情緒和自己的情緒,原因在於西方教育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感受與想法,而東方教育不強調自我,在乎別人的感受,覺得謙虛是美德,太多「我」是一種誇大的表現,所以東方人常常壓抑自己情緒的表現,忽略自我感受,換句話說,我們不夠瞭解自己。
我們一定要認知,會有情緒是正常的,不要去評斷是非對錯,若我們壓抑孩子的感受,會造成心理上的距離,例如,小孩在感受到「害怕」時會哭泣,這時大人就說「勇敢一點!別哭了!」,長期的壓抑孩子的感受,當孩子在校受到欺負霸凌,回家就不敢跟父母親說,因為會被責備「不勇敢」「軟弱」,讓「害怕」情緒一直被壓抑,當一個人的情緒沒有得到疏解,累積下來會在意想不到時,以意想不到的強度爆炸,所以我們會看到不少社會案件的加害人,通常都曾經是受害者,因為過往的傷痛加上忿怒的情緒,以暴力的形式表現出來,毀了自己也傷及無辜,造成社會的問題。
情緒教育發展有利
情緒教育應從孩子年幼時就教起,孩子愈容易接納,表達會更正確。父母親從幼兒時,就適時地教導孩子學會用言語表達自己的感受,例如:「你覺得很難過,因為跌倒受傷了,衣服也弄髒了對嗎?」循序漸進,當孩子大一點時,教孩子用言語表達出自己的情感,口說表達有助於孩子思考、釐清自己的感受及想法,也能讓父母即時的瞭解孩子的狀況,父母給予適當的回應,讓孩子感覺到情緒被同理,自然能感受到父母的愛。
有句話說「解決心情才能解決事情」,情緒掌握好的人自我覺察的能力好,在人際、溝通的表現上也較佳,對自我的滿意度高、成就也比較好。為人父母雖然不能事事都陪伴著孩子、替孩子承擔,但能幫助孩子覺知、接納自我感受,化解心中的情緒,表現出正向的行為。
愛的溝通從「我」開始
家是講「愛」的地方,不是說理的地方,但家庭中常常會用「不一致的溝通姿態」去表達關心與愛,明明是擔心,卻用「指責」的方式表達,最後是吵了起來。若用真誠的表達方式說出自己的觀點和感覺,讓對方看到心裡的善意,對方就不會有錯誤的解讀,與負面的情緒產生。
家庭是形塑一個人的重要場所,愛的表達方式應從家庭做起,「我訊息」溝通法是從「我」開始,表達自己的情緒想法希望,不帶指責、討好,是尊重他人與自己的溝通法,也是讓關係更加親密的方法。
因此,蒲公英「愛,要這樣說」活動,推動「我訊息」的溝通語法,幫助孩子檢視自己內在情緒感受,好好的說出口,幫助孩子更瞭解自己,同理別人,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
孩子是我們未來的希望,讓我們一起用「愛」來教養孩子,用正面的話語導正風氣,讓社會更祥和。
南門國小 學習用愛溝通 避免言語霸凌
用愛溝通 避免言語霸凌
南門國小陳老師將這次活動融入「社會生活規範」課當中,希望透過宣導「我訊息」來預防校園霸凌事件。孩子們都是從原生家庭中習得溝通模式,但有時候孩子學習到的是錯誤的溝通模式(如指責、討好),此次活動推廣的「我訊息」,是以尊重他人與自己的方式,幫助同學理解自己的情緒、並同理對待他人。老師希望同學們不只在課堂學習,也鼓勵同學間用此溝通模式來互動,學習跟家人、同學用「愛」溝通,讓班級氣氛更融洽,減少校園內言語霸凌的狀況。
老師分享,在帶領孩子學習的過程中讓她有全新的發現,當孩子照著題目彼此分享衝突經驗的同時,小腦袋瓜中也開始思考在人際衝突當下的感受以及想法,幫助孩子紓發情緒,排解負面思考。有孩子表示覺得用我訊息講完後「感覺舒服多了」、「不會這麼憤怒」、「只要好好講就可以解決問題」。
孩子們在這次活動學到了人際關係的良性溝通,就讓我們一起來看孩子們寫了什麼吧!